前言:其实最近在关于是否写这文章这个问题上挺纠结的,一方面呢最近确实忙;另一方面最近和朋友们聊起这个大舆论环境下,关于跑酷的言论导向在持续碰撞,隐隐感觉污名化跑酷的势头要略微强势一些,甚至这样的势头里有少部分“跑酷”人在推波助澜。就让我这个曾经从事过网络公关的PR人唠嗑唠嗑,发挥下余热吧。
早在7月底的天门山比赛后,看到各大媒体评论区铺天盖地的反智舆论风向,就曾想过为跑酷运动而发声,为这次来之不易的赛事发声。但凭我一己之力,或许实现起来会很难。但在前几天跟大家分享刚结束的美国SLP2大招赛前三:Sei、Elis和Calen的动作视频后,看到评论区部分圈外人的常规无趣的调侃和喷言,本来是没什么感觉的,因为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而真正让我惊掉下巴的是,不少在ID昵称里挂着“跑酷”二字的这些人的留言。我意识到发声不能再拖了。在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还是抽时间敲起了键盘。或许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过是微弱的星星之火,但希望大家在遇到这样的舆论时一起发声,让我们众多的星星之火,聚以燎原!
先说回今年7月底的天门山赛事吧。天门山跑酷大赛最早一期举办于2017年,那一次聚集了大部分国内最顶尖的选手们,并邀请来了许多国外知名的跑酷大咖,共同开发设计了天门山云纵天梯的初版赛道。
对于这个赛道,不少跑酷的朋友没有身临其境去感受和体验,对其也并不持积极看好的态度。但从云纵天梯的特色跑酷竞速赛道对国外各大知名跑酷运动员的吸引力反应来看,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往下跳就能轻松通过的赛道!以至于大家熟知的赛道设计者之一多米尼克,都曾在这个自己设计的赛道终点处失误摔倒。
为了增加这个特色竞速赛道内容的多样性,设计者们在赛道中加入了多处宽窄不一的台面、墙面、消防速降杆、速降梯、速降滑道等设施。并且在去年和今年的比赛前,都对其多处细节进行了优化。相信明年也一样,会根据今年选手们的赛道表现,继续进行更多的细节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安全科学的同时具备更高的可玩性和挑战性。
天门山云纵天梯跑酷竞速赛的赛道其实很好的致敬还原了跑酷运动发源史,当年法国军官赫伯特,对1902年马提尼克岛火山爆发中全部幸存的500个士兵,所特别训练用于高效穿越的自然训练法,也就是跑酷运动的最初的原型体系(Le-parcours)。
这个超长且复杂的赛道,它要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一个运动员极度扎实的跑酷基本功衔接,还有超强的心肺能力、肌耐力以及得以长时间持续的高度专注力!这是需要极其专业的周期性及专项性训练才能有所表现的,而比赛内容,就是在这些苛刻的条件基础上比赛竞速!难以想象能在这样的比赛场地中夺得成绩的跑酷运动员们,他们背后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们应得的是鲜花和掌声,而不是无知的调侃甚至狭隘的否定!
站在竞速赛赛道的起点,那来自陡峭的坡度和直达终点广场的高度落差带来的震慑,是小小的屏幕难以表现的。但凡对运动有一定认知基础的观众和运动爱好者,都能明白这个赛道比拼的难度和危险系数。但从直播弹幕和自媒体内容的评论区反馈来讲,绝大部分人的思维认知所表现出的言论仍停留在相当不可理喻的信息茧房内。
毕竟有一个很客观形容这部分人的段子:他们教特种兵打仗,教国家级运动员比赛,教画家怎么画画,教农民怎么种地......以此类推,他们也教国内外跑酷头部水平的跑酷运动员们怎么跑酷,或是以一个几乎从未真正意义上参与跑酷的角色来定义什么是跑酷。
回到这次SLP2大招赛分享的话题。首先,这个分享内容仅是SLP2比赛的单个环节,由于比赛的半决赛和决赛内容直播和回放,在赛事官方是需要付费观看的(折合人民币约300元)。出于对内容产权的尊重,我们不便在网络上分享过多的比赛回放镜头。但这依然不能成为这些挂着“跑酷”二字在名称ID里,并将跑酷解读为体操,甚至直接否认这不是跑酷的理由!真的很难理解究竟是信息闭塞得到什么程度,才能有勇气去否定这些世界最顶级的跑酷运动员们不是在跑酷。
Elis Torhall在SLP2现场(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洁癖男爱跑酷”)
跑酷运动存在的确不是以单个动作难度来比拼评判,但跑酷大招赛仅仅是多种比赛形式的一个单项,其存在已有数年之久,并在多个国内外比赛中频频出现!就像NBA里也会有扣篮大赛一个道理,并不意味着扣篮大赛就是篮球赛的全部。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的跑酷从业者在练习跑酷和接受跑酷教学培训时,跑酷运动的发源史、文化、发展现状和赛事时事几乎一无所知!封闭的视野让他们逐渐沉溺于自我封闭的信息茧房。我理解人性的自然惰性之一便是厌恶变化。但跑酷运动的魅力之一就是挖掘自己潜能从而突破舒适圈。他们不了解跑酷运动所具备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等特点。当然,这和对他们施教培训的机构组织也脱不了干系。“教学”二字的意义,意味着启发与传承。或许对他们来讲,跑酷只是赚钱的一种工具,工具不好用了,他们可以随时弃之不顾便是。但对我们极大部分跑酷人来讲,跑酷早已是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这其中,也有极个别的跑酷者,认为纯跑和Freerunning复杂花哨的空翻技巧不应混为一谈(这个话题曾经也争吵不断)。更有甚者,以穿衣风格或动作风格区分跑酷运动,将异于自己训练内容和远超认知技术水平的都定义为“异教徒”!这样思维表现是狭隘的,是摒弃跑酷最起码的开放包容与自由和谐精神的!你可以对跑酷有自己风格和态度,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高高在上地否认他人风格和创新!
无论是跑酷创始人们或是早期的各大团队,以及现今绝大多数练习跑酷的爱好者和运动员,都并未对其两个流派的训练做明显的区分,几乎都是双修共进的状态。
跑酷文化引用:
David Belle:“当我们想做一些美好的、积极的事情时,就应该随心所欲地去做。因此,如果人们因为喜欢空翻技巧,非常好!如果因为参加比赛而感到振奋,也不错!如果不喜欢比赛,那去单纯地去训练。如果喜欢爬树,那就去爬树,这都不是问题!跑酷里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去干什么。去干吧,做你想做的事,跑酷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表达自我,从而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你选择开放一部分而关闭其他可能性,你会丢掉跑酷本来的意义!你需要尽可能地对这项运动保持开放性!你需要去在尝试各种的可能中表达自己,绽放自己!”
Sebastien Foucan:“没人能开发什么,你只是被启发,并且你还有机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升和创造!”
Daniel Ilabaca:跑酷是让我们挣脱这套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的一种载体形式,跑酷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不同。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跑酷团队YAMAKASI(萨伊的班图语):成为心志坚定且身体强健的强者,探索人类潜能,激发身体和心灵的哲学。
以上概述,都在强调跑酷运动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且不断伴随练习者成长与创新的!如果跑酷人甚至是跑酷教育人,连跑酷最起码的精神内核认知都不具备,那跑酷会出现Daniel Ilabaca所担忧的情况:跑酷终将沦为单一固定形式的竞技工具。
就我本人来讲,我也并不是那类喜欢参与比赛的跑酷人,但我尊重和支持每一个喜欢参与比赛的跑酷运动员。并且我喜欢去到比赛现场,或以其他形式的角色进入参与其中。在我看来,比赛是一个能汇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跑酷运动员的活动聚会!在每一次比赛活动中,我都会交到不少新的跑酷朋友,并见证许久没见的老跑酷朋友们阶段性的水平提升成果。跑酷是一项需要不断伴随信息交互的开放型运动,而赛事是一个很好提供大家交流和相互促进提升创新的载体。
文章《为什么我们热衷于拍摄分享我们的跑酷视频》提到过,跑酷运动通过大部分跑酷运动员及爱好者的持续交流而不断被重新定义。新兴产物一旦不与时俱进,存在的生命周期将很快迎来终结。
这也是大部分跑酷圈头部选手及团队领袖在共同努力奋斗和改变现状的方向:通过不断迭代更新跑酷训练和比赛的形式和内容,让这样的赛事成为世界跑酷社群时段性的交流活动平台,让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多样化创新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互!
不可否认的是,跑酷Freerunning流派充斥着部分和体操动作类似甚至相同的技巧。但并不意味着跑酷就是体操。早在二十年前,街舞的Breaking也曾面对过这样的言论,认为Power Move的部分动作也和体操相重叠。这样的理解完全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跑酷拥有大量的比赛形式和比赛平台。例如大家熟知的红牛AOM(Art of motion)、WCT(World Chase tag)世界追逐大赛、AirWipp、KARP、FIG跑酷世界杯及近两年风头正旺的King of the Concrete和SLP等。而比赛内容的形式也在持续衍生,竞速赛、技巧赛、追逐赛、大招赛、单项挑战赛、极限挑战赛等。相信将来,也还会有更多新鲜的赛事品牌和比赛形式会不断衍生和被创造。
跑酷运动日新月异的迭代,有着丁雄烁(洁癖男爱跑酷)等人不断在为爱发电,长期以往地坚持着给大家分享国内外最新的顶级运动员及各种大型赛事、聚会活动等。这些年以来,各平台的视频分享量至少几千个了吧!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后下载再上传各个平台,每次公众号更新啥的,耗费精力最多,花时间最长,但仍无怨无悔的在继续着分享这份热爱,让更多的人能更方便的看到信息高墙外的精彩。
在短视频快餐式的信息交互大环境下,我们是否可以稍微慢下来,看看高质量内容的长视频,感受下远在异国他乡而志同道合的跑酷爱好者们百花齐放的氛围,保持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以及对将这项运动不断推向新层次的顶级运动员们的尊重和致敬!
有的人喜欢空翻,有的人喜欢爬墙和速降,有的人喜欢比赛,有的人追求不断挑战极限,有的人把跑酷基础当做休闲健身的一种方式,有的人喜欢穿着宽松肥大跑酷,有的人喜欢穿着贴身风格跑酷,这都是可以的,都是好的。没有谁的风格比谁更高贵,也没有谁因为不擅长某个动作领域而被排斥。跑酷是开放的,是自由的,是充满创新和不同风格的;它可以是极具内涵的运动哲学,也可以是简单明了的锻炼方式,是所有热爱它的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或许凭我个人的能量并不能起多大的舆论作用,还可能得罪部分人对号入座。但如果能唤起一部分和我一样为跑酷舆论鸣不平的朋友共同发声,那目的也就达到了。而这也是《微跑酷》一定意义上存在的理由。跑酷运动的市场文化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发声引导,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举动!否则跑酷未来也说不定如同古代文献将飞檐走壁的轻功描述为邪术般诋毁,这便是信息长期闭塞,文化认知断层的结局。
End.
感谢阅读。
评论 (0)